“我孩子今年考了290多分,大家也了解这分数报好学校一点期望都没,但有学校说能拿到本科学历,这是不是真的?”日前,一些高考考试低分考生父母纷纷关注如此的消息。
昨天,大连多数考生开始正式填报志愿,经过广泛搜集信息和考量,绝大部分考生开始胸有成竹地填报志愿,但有的学生恰恰相反,由于分数低,他们不能不选择“有学上就好”,甚至不惜“分数不够拿钱凑”,因而被一些不实宣传混淆视听。有关专家提醒说,低分考生也有就学机会,但千万不要上当被骗。
有关部门提醒说,招生当中还有一些不实宣传应该小心:
混淆教育形式:一些招生骗子混淆互联网教育、成人教育、自考助学辅导与普通高等教育有什么区别。父母烧钱后,就读的并不是普通高等教育,而是自学考试试点班、成教预备班或互联网学院。互联网教育、自考无需高考考试分数也可就读。
声称“低分高录”:自称是招生院校熟人,声称有方法让达到第二批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第一批,还可调到热点专业。其实“阳光高考考试”下,有关部门严格实行批次线,不录取一名批次线下不符合政策规定的考生。
冒充高校职员:自称为某高校招生职员,诱骗考生填报志愿,却又强调录取困难程度,暗示可收钱帮忙。有关人士说,录取实行网上录取,不准游离于招生体制以外招生。
号称“自主招生”:骗子声称自主招生就是不要分数线,花上数万元即可解决。事实上,除教育部门规定并公布的有关高校可自主招生外,所有批次院校全部按考生统一填报的志愿录取。
搜索录取信息:招生期间,有的骗子查看考生投档轨迹,本是正常投档和录取,却向考生父母报功:是因为他烧钱疏通关系,考生才被投档或录取。父母必须要通过正当途径准时知道招录信息。